贵棠

天地人

(1)- 中医,病了。

中医的渊源


中医,华夏文明之宝,五千年砥砺延行,以其深谙自然与人体之奥秘,冠以中医。在现代医学尚未兴起之前, 上至皇轩,下至黎庶,无需借助精密仪器,高昂药酬,以针灸草药施以救治,千秋如一。

在我幼小的认知中,但凡听到“中医“二字时,脑海中浮现出的都是 鹤发童颜,慈眉善目, 行侠仗义,悬壶济世,受人敬仰的高人。

历史上的中医名家,很多人都能如数家珍:

上有黄帝尊始祖,传《黄帝内经》讲出上下四时九野,中通六节,纲举目张。
后有扁鹊行奇事,传《难经》,讲述阴阳五行,脏腑经络,传以脉诊。
再有仲景勤求古训,传《伤寒》,三阴三阳,治病大略。
另有华佗显外科圣手,传出导引之术,却失于传承
唐代孙思邈大医精诚,传千金翼方
明代李时珍,传出更多的药方,记载了更细致的药性、功效。

中医千年辉煌,携手现代科技,理应焕发新生。然而,现实却似乎与此背道而驰。
一来,随着科技深入人心,现代医学普及,“取代中医”的声音此起彼伏;
二来,新一代的年轻人,如80后、90后,对中医的信仰已经破裂,无人愿意接棒、深造。人云亦云,竟以”封建迷信”的冠冕封锁中医,情何以堪。
三来,中医理论频频受到质疑,既然无传,又何谈承?

能见现代中医满嘴黑话,大谈特谈的时候,好似江湖骗子,每每如此,总是感叹中医几欲亡矣。

每每想起,范相之:”不为良相,必为良医“,国不正,难以为政;医失传,想要既往开来,难之又难!

怎不痛心疾首,怎不喟然堪叹!

而当人们被病痛所扰,无法寻到良药,或受现代医疗之苦,中医,真的还能在黑暗中划破长夜,给人们希望的曙光么?